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详情

“在最美自贸港 寻找最美护林员”之六丨吊罗山林位国:专家的科考要求,我在吊罗山上都能完成

来源: 南海网 作者: 康景林 时间:2021-02-25 14:52:19

  开篇的话:他们的“领地”一望无际,每人4000亩左右,每22天走一遭;

  他们是向传统生存方式挑战的一群人,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”在他们这辈行不通,得改。

  5058名护林员,筑起海南岛绿色家底的前沿防线:

  海南生态公益林总面积1345万亩,涵盖了全岛主要江河源头等重点生态区位,3633位护林员在守护;“天保工程”管护面积559.5万亩,由1425名护林员守护。

  2020年,海南省林业局在全省林业系统展开“最美护林员”评比,20位爱岗敬业,业务精湛的护林员脱颖而出。新海南客户端、南海网、南国都市报记者走进热带雨林,为这个常年穿梭于热带雨林的群体画像。

  这个春节,林位国在山上度过。农历除夕上山,一直巡护到正月初七。大年初八,记者上山,从张灯结彩的陵水县城一路走上吊罗山,浓重的绿色如墨般染了山,这里一切都是静悄悄的。

  林位国是“吊罗二代”,在山上工作29年,是全国各地上山科考专家们公认的吊罗山“活字典”。他熟悉56万亩吊罗山上的树木花草,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出自由。他与同伴们几十年不停歇地守护着大山。


林位国在管护区内巡山。记者 康景林摄

  他是受人敬重的“林工”

  五十出头的林位国个头不高,书卷气浓郁,说话不疾不徐,沉稳得很。这与他在大山里判若两人。

  2019年暑假,华南师范大学生学生前来吊罗山进行生态调查社会实践,同学们这样形容日日夜夜陪伴他们的“林工”:

  “林工是一个很幽默,潇洒的人,非常熟悉吊罗山,认识物种无数,像山里的土地爷。”

  “林工活力无限,跋山涉水上树一个不落,一把镰刀披荆斩棘,上山如入无人之境”

  “ 林工野外经验丰富,陡峭崎岖的山地对他来说如履平地,是当地植物分类专家,识别物种快速准确,在下佩服。”

  只要在吊罗山上,所有人都会尊称他为“林工”。


林位国在认真记录植物调查数据。受访者供图

  林位国的父亲是吊罗山的伐木工,1958年,从广东来山上工作。1992年,林场招工,林位国承父业,成为吊罗山第二代伐木工。

  与父辈纯粹的伐木不同,二代伐木工真正伐木时间并不长。林位国工作不久,恰逢国家对森林资源从砍伐到保护的转型期。于是,他很长一段时间忙于造林。2001年,林位国成为海南首批 “天保工程”护林员。

  护林员们每年的核定管护面积略有不同,林位国最多时巡护过5000多亩林地,少则3500多亩,每个月,每个星期都要巡护。掐指算来,林位国在护林员岗位上工作也满20年了。

  “20年,说说你对吊罗山有多熟?”这是个总被问及的话题,林位国这样精准地回答:海拔650米以上才能找到陆均松,之下绝不可能出现;想找青梅需爬到700米以上;蝴蝶树的分布极广,在200至800米内都能看到;红壳松只分布在一个只有我们知道的小区域里,其他地方肯定不会出现;坡垒在500-800米内,总是两两相伴生长……


林位国配合科研人员进昆虫监测。受该者供图

  “科研样地必须四四方方,每块边长26.52米。”林位国喜欢用数字表达,习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。围起来的四方形内,每棵树都要精细测量,树高、胸径、树冠等数据要详细记录、编号。5年后再次调查,从数据变化中总结植物生长规律。

  近十年来,经林位国建设的科研样地不下100个。来自中科院、华南植物所、华南农业大学、昆明植物所,中国热科院、林科所,一大批在吊罗山上做科考的专家,对林位国非常认可。

  “尤其是华南植物所,我在那里很知名,一位专家与我合作后,其他专家会接力与我合作。现在,我是他们单位固定合作人,常年与二三十位教授合作。”

  有一次,中科院一位教授来海南开会,特意上吊罗山寻找厚叶苣苔,搞研究用。这种苔藓类植物生长在石头上,只在非常阴冷的角落现身。“海南很多地方没这东西,我在山上找了两天找到了。”

  “只要吊罗山上有的,专家讲得出名字的,我肯定能找到。”


2020年,林位国在严密监测森林火险。受访者供图

  他与雨林惺惺相惜

  “他讲大话是有底气的。”江海声是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,是国内研究海南生态时间最久的专家,在海南林业系统享有极高知名度。将陵水猴岛从一个荒岛变成海南岛十大景点之一,就是他的“青春杰作”。

  “全海南的护林员,都在我心中。没有一位专家,能比我对海南岛的护林员更了解。”江海声研究海南生态39年,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―――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批可敬可爱的护林员。江海声看来,林位国是全省护林员优秀代表之一。

  二人是老朋友了。

  2000年,吊罗山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江海声是科考专家组负责人,组队在吊罗山进行科考。“通过这个项目,我认识了林位国,此后,我与团队只要在吊罗山科考,一定会与他合作。”

  “他之所以对吊罗山如此熟悉,原因有三:人勤奋,细心观察,善于思考。” 江海声从不讳言:“他就是吊罗山土生土长的专家,在山上进行高难度的科考,没有林位国干不成。”

  江海声讲了林位国的几件小事:

  他特别喜欢植物,认识500多种植物,知道名字对他来说太简单,他经常讲述对植物的感受,甚至为它们编些故事出来。他的才华在植物身上大放异彩,他与热带雨林惺惺相惜。

  很多年前,有一次在吊罗山调查青皮途中,他走在队伍最前面,那眼光犀利!他看到河沟边上一株挺大的植物,远远感觉与众不同,我们走近一看,的确非常奇特:共四株植物缠绕在一起,分属3个不同的种,原来,它们的根长在一起!他穷追不舍地提问,我认真解释一番。

  他跟我们在屯昌做青皮调查时,能看出在屯昌青皮与吊罗山青皮的不同之处。前者是单优林,后者是混合林,两者的生态学机制有所不同。

  “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,太需要林位国这样的护林员了,我常说,国家公园成与败,第一基础是在护林员。”与江海声教授的观点一样,众多前往吊罗山科考的专家眼中,林位国是真心实意地爱上了护林员这份工作。

  林位国对56万亩吊罗山生态特征了如指掌,成竹在胸。哪里有坡面,哪里有沟谷,植物的阳性,阴性,高层,林下全刻在脑子里,把握了这些东西后,他能快速容易记住这些植物的特性。

  “林位国个子不高,外表看并不强健,可他内心世界非常丰富,男子汉气十足。”江海声对林位国总是赞不绝口。


围建植物样地,林位国的土办法又快又好。受访者供图

  在吊罗山任何地方 实现进出自由

  从生态保护角度,吊罗山上分为核心区、缓冲区与实验区。10年前,林位国带队上山打下一块块界碑。

  自那以后,他对吊罗山的熟悉程度日渐通晓。

  2015年国庆过后,中央媒体在吊罗山拍纪录片,拍了一个月,典型的高山矮林吸引着他们。在大吊罗山头,要找典型高山矮林,需要爬到1200米以上。林位国带他们上去后,全组人都入迷了,摄影师不停地拍。催促多次,他们没有走的意思,一直工作到天完全黑下来。

  晚上无法判断方向,想走出森林没有可能。林位国几次按住想下山的摄像编导们,寻了处溪水边,砍下芭蕉叶当睡垫,带大家在山上过夜。

  第二天,在林位国带领下,大家经过数小时徒步,返回山下。“他们的确敬业吃苦,但那一次太辛苦了,一位女编导回到山下,抱着同伴大哭。”


林位国与护林员们在巡山途中。记者 康景林摄

  科考比拍纪录片更辛苦,几乎每天都要走几个小时。

  大自然欺生,一般人不懂地形,没有向导带领的话,走进去就出不来,走远了就回不来。林位国早把56万亩吊罗山的地形环境幻化成“三维动图”,随心所欲自由出入。

  这么说吧,如果在吊罗山上打通关,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实现自由进出,属于高深莫测的“特种兵”序列。

  除了长年配合科考工作,这位“特种兵”日常工作被填得满满的,巡山护林、防火防盗猎,防范蚕食林地。

  经过两天短暂的休整,林位国正月初十再次上山巡护,要一直要工作到正月十六才下山。“林业人从不敢正常休假,越是逢年过节,我们越紧张。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清明节,全山防火进入严防死守阶段,责任重大。”

  新海南客户端、南海网、南国都市报 记者 康景林

雨林动态

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

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 版权所有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80号省林业局
网站备案号:琼ICP备17004007号-2 琼公网安备:46010802000541号
网站设计和技术开发:南海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