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林人文风情

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周边社区是黎族、苗族世居地,文化底蕴深厚,以黎、苗族为代表的民俗风情缤纷多彩,尤其在婚姻、丧葬、节庆、饮食、居住、服饰、待客、礼节、文娱活动等方面,都有自己的独特风俗习惯。在漫长的历史中不仅保存了众多历史悠久的古迹遗址,而且形成了瑰丽多元的民族风情,黎族织锦、制陶以及苗族蜡染等制作工艺精良,黎苗歌舞、海南村话民歌等异彩纷呈,“三月三”等民间节庆独具特色,黎族船型屋与金字形屋等传统民居别具一格,这些独特的民族工艺、民族风俗、民族建筑和民族神话无不彰显着当地少数民族的智慧,是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,保存着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,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。

  (一)传统服饰——黎族织锦

  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“活化石”,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被称为“吉贝布”的黎族织锦就已载入史书。

  黎锦包括筒裙、头巾、花带、包带、床单、被子(古称“崖州被”)等,有纺、织、染、绣四大工艺,色彩多以棕、黑为基本色调,青、红、白、蓝、黄等色相间,配制适宜,富有民族装饰风味,构成奇花异草、飞禽走兽和人物等丰富图案。“黎锦光辉艳若云”就是古人对黎族织锦工艺发出的由衷赞美。

  穿着传统服饰的黎族姑娘  于伟慧 吴乾阳 摄

  黎锦的特点它制作精巧,色彩鲜艳,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,图案花纹精美,配色调和,鸟兽、花草、人物栩栩如生,在纺、织、染、绣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。黎锦以织绣、织染、织花为主,刺绣较少。染料主要利用乡土种植物作原料。这些染料色彩鲜艳,不易褪色。各地黎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喜好,创造了多种织、染、绣技术。比如,白沙县黎族人民有一种两面加工的彩绣,制作精工,多姿多彩,富有特色,有苏州"双面绣"之美。

  (二)民俗特色——纹身绣面

  纹身,在黎语中叫“打登”或是“模欧”。海南汉语叫“秀面”和“书面”。西文则叫“打都”,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。文身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存,是原始宗教自然崇拜、祖先崇拜、图腾崇拜的艺术结晶,被誉为“刻在人体上的敦煌壁画”、黎族的“甲骨文”。文身是一种世界性的、古老而普遍的文化现象,亚洲、非洲及大洋洲等广大地区均有文身文化流行,如太平洋岛屿上的波利尼西亚人、中国云南独龙族人和台湾泰雅族人等,可仅黎族女性文身习俗延续了数千年而至今,几乎是种族与生俱来的。

  在12-16岁期间,必须在秋季接受神秘的纹身仪式,进行面、胸、手、腿部位氏族图案线条的纹身,然后用龙眼叶煮的水洗澡,使纹身成功,否则视为叛逆者而没有地位。纹身总面积占到身体表面皮肤的40%,因语言文化差异而不同。

  至于到底为什么要文身?专家学者们根据田野调查、典藉记载,分别提出氏族族群的标志、伦理秩序、防止被掳掠、爱美、表达爱情忠贞、保健、生殖崇拜等说法。

  (三)民俗特色——图腾崇拜

  黎族是个历史独特,只有语言、没有文字的民族,它跟许多兄弟民族一样,都经历过一个原始社会发展的阶段。它同样有着信仰体系,即对图腾的崇拜与对美的追求。这种图腾崇拜的遗迹,至今仍然表现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,它顽强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性格和审美心理。黎族的图腾因五大方言不同而有差异,主要是图案、花色等的不同。

  (四)传统节日——三月三

  黎族三月三节(农历三月初三)是海南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,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,又称爱情节、谈爱日,黎语称“孚念孚”,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,是海南黎族人民怀念勤劳勇敢的祖先,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。

  

黎族民歌对唱  (图片来源:海南日报)

  历史上,海南黎族和苗族都有欢度“三月三”的习惯。每逢“三月三”,居住在东方市的黎族,无论男女老少都盛装打扮,带着山兰米酒、竹筒香饭、粽子,成群结队汇聚到会合地点,以对歌、荡秋千、打叮咚、吹鼻箫、跳打柴舞、张弩射箭和粉枪射击等民间活动来欢度这个吉祥的盛日;居住在海南岛南部特别是三亚市的黎族,则以猪头、米酒和饭团为祭品,前往三亚落笔洞进行祭祀活动,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、五谷丰登、六畜兴旺;五指山“合亩制”地区的黎族,每年农历三月的牛日,在亩头家杀猪摆酒、敲锣打鼓,全村男女欢跳祖先舞,庆贺春天带来福气。

  (五)传统美食——长桌宴

  长桌宴是黎族宴席的最高形式和最隆重的礼仪,已有几千年的历史。长桌宴的桌子、酒杯、筷子等一般以竹子制成。把长方形的桌子排成长列,长长的桌上铺着绿油油的芭蕉叶,芭蕉叶上盛着各种各样原汁原味的特色美食——三色饭、竹筒饭、鱼茶、山兰酒、南杀、五脚猪等,以招待最尊贵的客人。席间觥筹交错,歌声缭绕,散发出浓浓的黎族古老的饮食文化气息。

  黎族特色长桌宴上的黎族特色菜肴  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

  长桌宴无论酒具还是食材,全部是无污染、原生态的。长桌是用竹子搭的,斟酒器、酒杯、汤匙、筷子也全都是村民自己用竹子做成的。人们吃的鱼和蟹是河里抓的,红藤芯是山上采的,野菜是山下摘的。长桌宴吃的不仅是饭菜,还是一种氛围一种韵味。

  (六)传统艺术——黎族苗族歌舞

  黎族苗族歌舞是海南舞蹈艺术的代表,其舞姿提炼于狩猎耕作基本动作,其旋律提炼于民间传统歌谣。每逢丰收、新春佳节、“三月三”,黎族苗族同胞不约而同携妻带子,来到村寨开阔之地,燃起火把,敲响铜锣,舞起“打鹿舞”“鹿回头”“椰壳舞”等欢庆舞蹈,自娱自乐,唱也融融,舞也融融。

  (七)传统建筑——船型屋

  黎族船型屋是黎族民居建筑的一种,流行于海南的黎族聚居区。黎族同胞为纪念渡海而来的黎族祖先,故以船型状建造住屋,因外形酷似船篷,通常称为船型屋。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,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(落地式)船型屋之分,其外形像船篷,拱形状,用红、白藤扎架,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,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,从远处看,犹如一艘倒扣的船。其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,架空的结构有防湿、防瘴、防雨的作用,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、隔热功能。而且能就地取材,拆建也很方便。鉴于这些优点,船形屋得以世代流传下来。

  

黎族阿公在船型屋前悠闲地拉椰胡  (图片来源:海南日报)


雨林动态

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

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 版权所有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80号省林业局
网站备案号:琼ICP备17004007号-2 琼公网安备:46010802000541号
网站设计和技术开发:南海网